洋縣龍亭鎮楊灣村二組脫貧戶王學鴻,面對艱難困境不甘認輸,憑著百折不撓的勁頭硬是把小瓜簍做成了大產業,成為當地響當當的脫貧致富能手。
深秋時節,走進龍亭鎮杜村村東邊王學鴻的瓜簍基地,200畝成片的瓜簍地里一個個黃橙橙、綠油油、黃綠相間的瓜簍掛滿藤蔓,瓜簍蔓下務工村民正在摘瓜擠瓢。
40多歲的王學鴻從事瓜簍種植已經四個年頭了。這幾年,他的基地從山嶺上移到平川,從洋州辦事處木瓜園村遷至龍亭鎮杜村村,實現了從”小打小鬧“到規模化種植的轉變。為了讓吊瓜產業提質增效,他每天不是泡在瓜簍園里,就是抽空到安徽大公司向種植專家虛心請教,鉆研經營方略,掌握技術要領,在實踐中摸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。
“今年雖然雨水多,但我有烘干機,不但不會降低收益,烘干的瓜簍皮銷售掉還可增加一筆可觀的收入。”王學鴻指著正在轟隆作響的烘干機高興地說,現場10余名村民有的將一袋袋烘干的青瓜皮整齊地碼放,有的將運來的青瓜簍倒在地上……
王學鴻從起初畏手畏腳的嘗試種植吊瓜,到現在建基地、抓管理,這一路上充滿了波折,但他憑著百折不撓、永不服輸的韌勁和勇于吃苦的拼搏精神,硬是把小瓜簍做成了大產業,2018年成功脫貧摘帽走上致富路。他致富不忘鄉鄰,目前,還先后吸納杜村村20多名貧困戶到吊瓜園務工,每年為當地村民發放務工收入10萬多元。